金融危机
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广的
原因是什么?答案
很简单。
我们知道,
市场运行不畅会
滋生危机,在发展中
国家尤其如此。
回过头来看,很多
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资流动开放的时机还
不够成熟,无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质疑和监督。
BlueBay资产管理公司降低
存续期
风险,警惕市场自满
情绪。
因为在通货膨胀的
情况下,而作为房地产、大宗商品等实物资产的价值反而是最高的。
所以持有债券的期限风险并不
吸引人,因为如果通胀率高于我们的习惯,那么
在未来几年收益率会上升。
而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风险就是,大家都是根据过去5到10年的情况来做
通胀预期,
导致情绪过于自满。
这点会致使观点的
偏颇而导致最终的判断失误,对于市场用于不能有自满的情绪。
中国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风险 《21世纪》:近期
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
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 赖
长庚: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就中国而言,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
从国外来看,
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发生,因为
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可能通胀会出现
反扑的现象。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
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
《21世纪》: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 赖长庚: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
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
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经济发生反转,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