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
错误时要
勇于
承担
损失,不
增加
摊销
成本。
此前,央行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考虑到经济恢复的基础
还不牢固,特别是全球
经济复苏尚有不确定性,
中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既要避免信用收缩,也要避免通胀预期强化。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要化解
大宗商品上涨所带来的输入型
通胀压力升温,光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
相关部门还要引导实体企业加大期货
套期保值与基差交易,有效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波动与经营压力。
记者多方了解到,近年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一直在推动企业开展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操作,从而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降至最低。
“目前,相关部门还在积极推动商品指数基金入市,进一步提高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活跃度与价格发现功能,从而让实体经济拥有更丰富的套期保值操作策略对抗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美国银行开展调查以评估供应短缺带来的挑战。
根据NFIB
小企业
信心指数,小企业对
库存短缺和价格压力相当担忧。
认为库存过低的
受访企业
比例创历史新高,而
计划涨价的受访企业比例接近创纪录的34%。
美国银行认为,考虑到消费者
支出激增和一系列不利于生产的事件,
3月份的供需失衡恶化可能最为严重,过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经济重新开放下的需求暴涨:基于美国银行汇编的
信用卡和借记卡
数据,信用卡支出总额在两年内增长了20%,是疫情前的两倍多。
NFIB的首席经济学家BillDunkelber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小
企业主可以雇佣更多的工人来服务客户,销售额
就会
更高,更加接近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通货膨胀猖獗,小企业主对未来的商业状况不确定。
”周三数据前瞻
日内将公布中国
5月通胀数据、加拿大
利率决议等。
中国的出厂价格势将进一步
走高,有可能会加剧全球通胀忧虑。
预计5月PPI将攀升8.5%,创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细节对于判断物价上涨从下游行业进一步传导的风险至关重要,下游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受非食品价格的推动,中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继续走高。
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也发挥了作用。
预计CPI同比上涨1.5%,高于4月0.9%的涨幅。
当月核心CPI料也进一步上升。
服务活动和消费势头更加强劲,可能令非食品成分获益。
尤其是5月初的五天假期,可能提振了交通和休闲娱乐价格。